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Auth:admin       Date:2025/07/10       Cat:i工作       Word: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text in /www/wwwroot/wp.zuizhuai.cn/wp-content/themes/2012-huhexian-main/content.php on line 29
共5233字       Views:61

第一章:时速三百公里的“逃离”与“奔赴”

今天,咱也时髦了一把,从魔都上海奔赴人间天堂杭州,参加一场据说能指点迷津、照亮前路的跨境电商大会。交通工具?自然是咱大中华的骄傲——高铁。上海南站出发,目的地杭州东站,掐表一算,嘿,才五十多分钟!这速度,搁二十年前,怕是连想都不敢想。窗外风景刷刷地往后跑,快得连树叶子都来不及看清品种,颇有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重山”的现代科技版意境——只不过“猿声”换成了车厢里此起彼伏的电话会议声和微信提示音。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1张图片

 

 

说起来,上海南站,我还是头一回在这儿乘车。印象里,它似乎总带着点“老派”的标签,远不如虹桥那般光鲜亮丽、国际范儿十足。但真到了地方,嚯,有点意思!虽不如虹桥那般像个巨大的玻璃水晶宫,却也干净利落,效果独特,功能齐全,人流如织却井然有序,透着一股子老牌交通枢纽的沉稳劲儿。忍不住掏出手机,“咔嚓咔嚓”拍了几张(内心OS:证明我真的出门开会了,不是在家摸鱼)。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2张图片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3张图片

    高铁的舒适便捷抵消不了两头地铁的“修行”。上海那头,挤进地铁仿佛参加了一场无差别格斗大赛,能抢到一个扶手都算你骨骼清奇;杭州这边,出站换乘,又是一番沙丁鱼罐头般的体验。两头地铁加起来,差不多又是一个小时的“人体压缩”时间。这趟旅程的精髓,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高铁一小时,地铁两小时”——科技缩短了城市间的物理距离,却无法消灭通勤路上的“人间真实”。等终于站在杭州大会展中心门口时,我感觉自己像一颗被反复摇晃后终于落定的可乐,急需释放一下体内的二氧化碳(俗称:喘口气)。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4张图片

第二章:大会现场,PPT里的“冰与火之歌”

 

        走进会场,嚯,那叫一个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并没有鼓,只有麦克风的啸叫)。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焦虑和“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的灵魂拷问混合而成的独特气息。各路大神轮番登台,PPT翻得比煎饼还快,术语满天飞,什么“独立站”、“DTC”、“社媒营销”、“本土化运营”,听得人一愣一愣的,仿佛不掌握几个新词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干跨境的。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5张图片

就在我快要被信息洪流淹没,开始思考中午盒饭是红烧肉还是梅干菜时,一位名叫Anne的女士(来自“光年出海”,这名字听着就很有星辰大海的征途感)走上了台。人如其名(光年?不,是Anne),干练、利落,PPT做得也清爽。她的主题直戳肺管子——​《转型动力:当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6张图片

她的PPT翻到核心三页,字字珠玑,句句扎心:

  1. 订单萎缩:​​ 大客户化身“价格屠夫”,刀刀见血;地缘政治风云变幻,今天还称兄道弟,明天可能就“非我族类”。订单?像秋天的树叶,说没就没。
  2. 利润稀薄:​​ OEM代工?利润薄得堪比A4纸,不足5%!就这,量还在玩“逐年递减”的戏码。辛辛苦苦干一年,算盘一打,赚了个寂寞?不,可能还倒贴水电费。
  3. 客户依赖度高:​​ 单一客户占比动不动就超过30%?这哪是客户,简直是“命门”!人家打个喷嚏,你这儿就得重感冒。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这篮子还TM是别人拎着的!

Anne的演讲,没有太多花哨的展望,更像是一份冷静的“病危通知书”。她没说“未来可期”,她说的是“不变,就等死”。台下一片寂静,只有相机快门和笔尖划过笔记本的沙沙声。这哪是演讲,分明是给在座的各位做了一次行业心电图,结果显示:​​“经济寒冬,窦性心律不齐,伴有间歇性室颤,预计持续到2028年,预后…谨慎。”​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7张图片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8张图片

第三章:凛冬已至?不,是冰河世纪预演!

Anne的“病危通知书”像一盆冰水,浇醒了我最后一丝“春暖花开”的幻想。环顾四周,会场里西装革履的同行们,脸上或多或少都挂着相似的凝重。这经济的寒冬,哪里是“已至”,分明是进入了“冰河世纪”的预演阶段!指望2028年就能春暖花开?怕是太乐观了。

看看华东地区那些曾经机器轰鸣、灯火通明的工厂吧。大批量的,像候鸟一样,扑棱着翅膀飞去了东南亚——那里的人工更便宜,政策(暂时)更友好。没飞走的呢?规模也在肉眼可见地“瘦身”。以前是“做大做强”,现在是“能活就行”。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考完后大家惊觉:咦?怎么卷子全变了?以前是“增量市场”,大家比谁跑得快;现在是“存量搏杀”,大家比谁更能勒紧裤腰带,比谁的价格更能低到尘埃里。

这就是所谓的“消费降级”传导链?不不不,我觉得更本质的是​“需求塌方”​。前些年,外贸的东风刮得呼呼的,大家躺在风口上,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突然,风停了!外贸量断崖式下跌。怎么办?只能调转船头,扑向内贸这片看似广阔的“红海”。但问题来了,内贸的池子再大,也架不住所有外贸的船都往里挤啊!瞬间,这片红海就变成了“血海”。你卖9块9包邮?我就敢8块8!你送赠品?我直接买一送一!价格战打到眼红,打到利润蒸发,打到最后发现:咦?大家的钱袋子,怎么都瘪了?原来,卷到最后,没有赢家,只有一地鸡毛和更瘪的钱包。

第四章:表弟的“逆向思维”:去东南亚当“地头蛇”?

正当我对着会场提供的免费矿泉水(是的,连咖啡都限量了,可见寒冬)思考人生时,手机震动,是表弟的电话。这小子,脑子活络,总有些歪点子。

“哥,听会呢?是不是又在听人吹牛逼说美国有多少个大仓?”表弟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戏谑。

“可不嘛,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我苦笑。

“嘿,我跟你说个逆向思维的玩法!”表弟来劲了,“现在不是全中国都在喊‘出海’吗?都挤破头往欧美、东南亚冲,去开发老外客户。咱们反其道而行之!”

“怎么反?”

“咱们不去开发海外终端客户,咱们去东南亚,找那些当地的货代!尤其是华人货代!”表弟语速飞快,“他们扎根当地,有渠道,有人脉,懂规则。但他们很多人在国内的资源利用可能没那么灵活,或者价格没啥优势。咱们干嘛?去做他们在国内的直接代理!帮他们在国内搞定物流、清关一条龙!咱们就拼服务,拼效率,拼价格!”

我一听,有点意思!这不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跨境版,或者说,“借船出海”的2.0模式?与其在红海里跟千军万马抢滩登陆,不如先服务好那些已经在“新大陆”站稳脚跟的“地头蛇”。他们需要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国内供应链支持,而这恰恰是国内玩家的强项。成功的概率,听起来确实比两眼一抹黑去开发陌生市场的终端客户要高那么一丢丢。至少,目标客户明确,需求痛点清晰(省钱、省心、省事)。

“卷嘛,反正大家都在卷,”表弟总结道,“但换个方向卷,说不定能卷出点新花样?总比在死胡同里卷成麻花强吧?”

挂了电话,我琢磨着表弟的话。这思路,透着着聪明,也带着点无奈。但在这个“卷”字当头的时代,能跳出固有思维,找到一条可能不那么拥挤的“小路”,也算是一种生存智慧吧?只是,这条“小路”,又能宽敞多久呢?

第五章:仓库迷思与“蓝海”的泡沫

大会的茶歇时间(终于有咖啡了!),总能听到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比如,某位仁兄唾沫横飞地描述着他们在美国如何如何布局,“我们在美东、美西、美中都有大仓​!上万平米!直营的!” 语气之笃定,仿佛亚马逊的仓库是他家后院。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9张图片

听到这种言论,我通常只能默默端起咖啡杯,掩盖一下忍不住上扬的嘴角。兄弟,别闹了。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啊?

所谓的“大仓”,水分之大,堪比海绵宝宝的家。真相往往是:

  • ​“租了一小块”型:​​ 在某个巨型第三方海外仓里,租了那么几十、百来平米的一个小角落,挂上自己的Logo,就敢宣称拥有“XX地区大仓”。这感觉,就像在足球场里放了个折叠椅,然后宣布自己拥有一个“万人体育场”。
  • ​“代理的马甲”型:​​ 和某个海外仓服务商深度合作,甚至就是人家的代理。仓库是人家的,系统是人家的,操作是人家的,自己就是个“贴牌商”。这也能叫“自有大仓”?那我家楼下菜鸟驿站岂不是“全球物流枢纽”了?
  • ​“云仓库”型:​​ PPT上的仓库,地图上画个圈,梦想中的大仓。至于实物?还在“建设中”,或者永远在“规划中”。这种属于“精神拥有法”,意念仓储。

不是我看不得别人好,而是这种浮夸的风气,恰恰反映了行业的焦虑和泡沫。出海是趋势没错,但动不动就“布局全球”、“自有大仓”,听着热血沸腾,细想漏洞百出。高昂的成本(租金、人力、管理)、复杂的合规、本土化的挑战,哪一项不是拦路虎?真当海外建仓是搭积木呢?

大家都在讲出海,过不了几年,这片看似广阔的“蓝海”,必然会被蜂拥而至的船只挤成“红海”,甚至“死海”。卷吧,卷吧!卷产品、卷价格、卷营销、卷物流……卷到最后,蓝海变红海,红海变血海。最后能活下来的,要么是真正的巨轮(资源、资本、技术碾压),要么是特别能“苟”的小舢板(细分市场、独特价值、极致效率)。中间的大多数?大概率是沉船的残骸,成为后来者航行的警示标。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10张图片

第六章:客户开发?不,是“流量永动机”与“信任储蓄罐”

会议的最后环节,是关于客户开发的讨论。台上专家侃侃而谈“长期主义”、“深耕客户价值”。台下有人提问:“哪里能找到可以做十年八年的好客户?”

听到这个问题,我差点把刚喝下去的咖啡喷出来。朋友,醒醒!现在是2025年,不是1995年!还想着“一单吃三年,客户伴终身”?

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忠诚、能做十年八年的“好客户”?​

客户的忠诚度可能很高,客户的对接人性格可能好得像天使,你们可能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起骂过供应商,一起熬过通宵改方案)。但是!你挡不住:

  • 供应链的优化:​​ 客户也要降本增效啊!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越南有个供应商报价比你低15%,质量还过得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 上游需求的改变:​​ 客户的客户(品牌方、终端市场)风向变了,需求萎缩了,或者干脆换赛道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的客户自身难保,还怎么照顾你?
  • 内部决策的变动:​​ 客户公司换了个采购总监,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可能就是“优化供应商名单”。你跟旧总监关系再好,也架不住新总监要立威啊!
  • 黑天鹅事件:​​ 比如,再来一次全球大流行?或者某个港口被堵半年?或者……(此处省略一万种可能)。

所以,别做梦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把宝押在几个“老客户”身上,无异于在流沙上盖高楼。​

那怎么办?Anne的PPT里其实隐含了答案,我的理解就是六个字:​​“流量”与“信任”​

  • ​“流量”是入口,是活水:​​ 必须像永动机一样,持续开发新客户!线上引流(SEO, SEM, 社媒)、线下展会、行业活动、老客户转介绍、甚至表弟那种“逆向思维”找代理……各种渠道,能用的都用上。没有新客户的持续注入,你的业务就是无源之水,迟早干涸。别管成单率多低,先保证有足够多的“鱼”游进你的池塘。
  • ​“信任”是基石,是储蓄:​​ 对新客户,快速建立专业、可靠的第一印象,促成首单。对老客户,更要用心维护!及时响应、解决问题、提供额外价值(信息、建议等)、建立超越单纯买卖关系的信任。这份信任,是你最重要的“储蓄”。它不能保证客户永远不走,但能在关键时刻为你争取时间(比如,在客户收到更低报价时,可能会优先问你能否match),或者在客户有新需求时,第一时间想到你。信任度高的老客户,也是最好的转介绍来源(高质量的“流量”)。

说白了,所有生意的长久之道,就是一手紧握“流量永动机”的开关,确保活水不断;一手捧好“信任储蓄罐”,不断往里面存钱(积累信任)。只有这样,当寒冬来临,当客户流失,你才有足够的储备和新的希望,支撑你活下去,甚至找到新的机会。指望着靠几个“铁杆”客户养老?这想法本身,就挺“养老”的(意思是快凉了)。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11张图片

尾声:高铁返程,卷途漫漫

会展结束,走出展馆,杭州的天色已近黄昏。再次踏上拥挤的地铁,奔赴杭州东站。回程的高铁上,窗外景色依旧飞逝,但心情已与来时不同。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 - 第12张图片

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回放着Anne扎心的PPT、会场里焦虑与野心交织的面孔、表弟那个“逆向思维”的点子、关于仓库的泡沫和客户开发的残酷真相……还有那句萦绕不去的——“卷吧,卷吧”。

是的,卷,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主题曲。从外贸卷到内贸,从线上卷到线下,从产品卷到服务,从国内卷到海外。我们像一群被无形鞭子驱赶的陀螺,在红海中疯狂旋转,生怕慢下来就会被甩出局。

但卷,真的只有死路一条吗?Anne的“转型动力”是警醒,表弟的“逆向思维”是岔路,对客户“流量与信任”的认知是方法。或许,在承认“卷”是常态的前提下,我们能做的,是找到自己独特的“卷法”​​:

  • 是在一片“拼价格”的嘶吼中,找到“拼服务”、“拼效率”、“拼差异化”的缝隙?
  • 是在所有人涌向一个方向时,有勇气像表弟那样,看看反方向或者侧翼是否有机会?
  • 是停止幻想“一劳永逸”,转而构建“持续获客”和“深度维信”的系统能力?
  • 是少吹点“自有大仓”的牛,多研究点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本土化运营?

高铁抵达上海南站,熟悉的“人体压缩”程序再次启动。走出站台,深吸一口魔都略带PM2.5的空气。凛冬漫长,卷途漫漫。但生活总要继续,生意总要经营。

既然“卷”是这时代的背景音,那至少,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的舞步,不那么狼狈,甚至,偶尔还能踩出点节奏感吧?毕竟,活下去,才有机会看到下一个,或许不那么卷的春天?(虽然我对此表示谨慎乐观…)

 

除非注明,主题测试文章均为原创,本文地址 http://wp.zuizhuai.cn/?p=7748,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作者: 简介:

《当“卷”成为时代主题曲(杭州跨境电商会)》留言数:1

  1. 主题测试-剑 痞剑 痞文章作者

    这篇文章用AI优化了一下(部分内容有点扯啦,不过诙谐一下吧),我基本没改动啥内容,当然内容的原稿肯定还是我流水写的,

    1楼 回复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