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废掉的,我的瓶颈呀

文章目录 「隐藏」
  1. 内心从容状态真好
    1. 吃饭
  2. 一个人逐渐废掉的 8 个征兆
    1. 01. 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舒适区
    2. 02. 停止学习新事物, 与世界脱节
    3. 03. 接受碎片化信息, 逃避深度思考
    4. 04. 娱乐至上,沉迷虚幻的愉悦感
    5. 05. 不愿意付出,一味追求捷径
    6. 06. 喜欢形式主义陷入低水平勤奋
    7. 07. 行动力差,持续性拖延
    8. 08. 态度悲观消极,经常抱怨生活
  3. 后语

世事喧嚣,每个人都可能在迷茫中迷失自我。倘若放任自流,迟早会受到反噬。

内心从容状态真好

吃饭

和刘鹏坤朋一块吃饭,然后一块唱歌:

周末和兄弟刘鹏光头一块吃个饭,不过我目前不能喝酒。我心情毕竟轻松,吹吹牛,我和谁在一块儿感觉比较轻松的话, 这样的状态对我来说应该是最好的, 风雨里做个大人,阳光里做个孩子,可以自己找到一些自信和从容, 从而总结当时的心态, 保持及运用到一些陌生和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中去,

我喜欢和熟悉的人,对我有敬度的人在一起玩儿,我应该多总结一下这种感觉,以后好慢慢运用!

如下:

  • 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不高看别人也不低看别人
    • 保持面带浅笑,内心和动作尽量做到从容
    • 话题聊一些我熟悉的,或者重复别人的话题和思路
    • 要想和别人打成一片,不要表现的比别人优秀很多,适当展示部分实力,另外就藏浊(拙+浊)一些,这样既能和别人融合进去,又不至于让别人轻看自己
    • 两分看透,三分糊涂,两分释然,三分爱自己
      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我发现我对一些牛逼的人,层次高的人, 内心上面会有怯场, 所以就会表现的不自信, 想要成为人类精品,就要下狠功夫,不断和人性作斗争。人生要靠自己去做雕琢!

多一份内驱力,也让人生多一种可能性。可不能让我自己慢慢荒废,堕落下去呢,我发现我有这方面的趋势呀,以下堕落和我目前的情况好相似呀:

一个人逐渐废掉的 8 个征兆

01. 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舒适区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
每天睁开眼,就知道一天要做的事,安于当前的状态,惧怕做出
任何改变。
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人变得愈发懒散消沉。
心理学家把应对外界的心理变化分为三个圈层
最里面的圈层叫舒适区,向外扩展一层是成长区,最外的圈层称
为恐惧区。
很多人之所以焦虑,是由于避开了 “学习区”
,从 “舒适圈” 直,接跳到了 “恐惧区”
其实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成长区接受适度挑战和锻炼,反而可
以达到最佳状态。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不同的选择,给予你不同的生活轨迹
走出舒适区,逼自己去做那些原本畏惧的事情,才能成长蜕变。

02. 停止学习新事物, 与世界脱节

作家石康说:
“一个人的死亡时间,是从停止学习开始的。
大脑 “用进废退”,如果不学习,再优秀的人也会丧失竞争力。
犹太被誉为 “最聪明的民族”,每人每年平均要读 64 本书。
他们认为,即使学了 20 年的东西,不经常复习使用,也能在两年
内忘掉。
现如今,机器人已经开始送餐,并参与工农业生产;AI 绘图高效
逼真,AI 模特比实拍更加完美
任何系统不更新换代,都会走下坡路。
有句话说得好:“在 21 世纪,真正的文盲并不是没有读写能力的
人,而是不懂得习得、抛弃、再习得工作技能的人。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探索和进取。
唯有学习,能让与时代保持同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永远
有立足之地。

03. 接受碎片化信息, 逃避深度思考

现代人一天接受的信息等于古人一年接受的信息量。信息爆炸的
时代,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很多人历史经济有所涉猎,网
络段子张口就来,娱乐八卦如数家珍。
可总是接受低密度信息,对知识的敏感度不断降低,就会无法形
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读一本晦涩的书,看几页就头脑发胀; 对一个浅显的问题,思考
片刻就妥协。

长此以往,人的情绪颗粒度变大,语言扁平化,思维变成一盘散
沙,大脑不堪重负。
不去推理信息的严谨度和真实性,最终离真相将越来越远
“终有一天你会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用笑声代替了思考
而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不再思考。
人一旦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等同于丧失了自由。

04. 娱乐至上,沉迷虚幻的愉悦感

现如今,只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捕获各种娱乐资讯。
刷一会儿短视频,两个小时过去了; 吃一个瓜,一个小时又过去
了。
做的事情无关紧要,又感受不到时间流逝,可计划好的工作,一
直被搁浅。沉迷于虚幻的愉悦感中,时间和精力在无形中被蚕食
行动力减弱,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正如尼尔. 波兹曼说的: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在于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
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又无畏的
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娱乐成瘾的同时,也在瓦解着我们的意志,扭曲着我们的三观.
更加剧了负面情绪。选择用一种更加深刻、补充型的方式来寻求
高级的快乐,比如读书、学习一门技能。不断给自己充电,方能
得到生命的富足和升华

05. 不愿意付出,一味追求捷径

深耕自己,才是最好的破圈捷径
很多人急于求成,只看速度不求深度。名著看精简版,学习报速
成班,成功寻找近路。
结果,想抄近路的,都绕了远道; 想搞投机的,都掉进陷阱
正如罗翔老师说的:“所有通过捷径获取的快乐,无论是金钱还
是名望,最终都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实际上,所有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看似笨拙的坚持
微雕大师陈斌,每次发现细微的不满意,都会反复雕刻十几次
甚至几十次。
想增长知识,就去博览群书; 想拥有健康体魄,就去锻炼体能。
有些路看似山高水长,越过险阻就是康庄大道

06. 喜欢形式主义陷入低水平勤奋

雷军在金山工作时,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被称为 “中关村劳模
可金山的发展非常缓慢。其他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反而迅速崛
起后,遥遥领先。他这才深刻认识到,低水平的勤奋,得不到应
有的回报,只是对时间的消耗。
就像有的人,读书很刻苦,但学完之后仍然迷茫
有的人经常加班,却始终在基层打拼,收获平平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条件相当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长达 25 年的追
踪调查。
发现有着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职业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几
乎都成了行业佼佼者。一个人的上限,并非由努力程度决定的.
而是取决于学习方法和目标定位。
运用 smart 法则,聚焦清晰可度量的目标。
去做长期主义的正确努力,才能进入持续向上的正循环。

07. 行动力差,持续性拖延

你想要什么? 健康的身体、更多的财富、还是亲密的挚友?
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只要打开手机引擎,就会找到一切你关心的
答案。
可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原因就在于迟迟没有行动
买了书一直没有拆封、办了健身卡放到过期..
拖延症给我们带来了无数挫败和损失,它已经被称为当代人的
精神癌症”。
帕金森定律指出: 我们真正需要完成的任务,取决于我们分配给
它的时间。
如果你只有半小时的工作要做,那就不要分配两小时给这件事。
同样,如果你感觉做半小时的工作很难,那就采用 “五分钟法则
以 5 分钟作为一个单元,降低难度,减轻心理阻抗。
你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是越想越困难,越做越简单。也只有行动起
来,才能给你想要的一切。

 

08. 态度悲观消极,经常抱怨生活

经常抱怨的人,是什么心理?
心理比较脆弱,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到外界
不够乐观,也很自私。
生活中,有些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干什么都不爽。
工作不顺心,抱怨领导不公正,现状不如意,抱怨自己运气太差
,跟别人闹矛盾,抱怨对方不讲道理。
结果,不知不觉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总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忽
视自身的问题,放弃主观能动性。
负能量越积越多,就会陷入悲观消极的恶性循环中.
“抱怨,始于愚蠢,终于懊悔
就像有句话说的:
心态不同,人生的结果亦不同。消极抱怨,是前进最大的障碍
这种受害者思维,只会让弱者更弱,无力撑起幸福与未来

此类文章还有一篇类似,但是也很不错的

人是怎么废掉的

https://www.toutiao.com/w/1792911507328000/

 

很多时候感慨,人为何喜欢年轻的时候,因为年轻的时候输得起,因为年轻的时候有冲力,因为年轻的时候有朝气,但是又何止是年轻的时候才会美好呀

 

后语

我发现我和 5 年前没有任何较大的改变,网上告诉我要改变交往圈和阅读的书,才能打破认知.
另外在老目标上多下功夫,不要老是想着建立新目标,不去执行,有计划后有力的韧力的执行才对呀.

不冷不热的投入,只能拿到不三不四的结果
做事情必须要复盘,这样就好比做了两遍,比别人多一遍

和自己和解,常想一二,在良好的状态下,有超强的行动力和目标一路执行!

稳稳的走,不负时光!

《人是怎么废掉的,我的瓶颈呀》留言数:0

发表留言